呼吸道感染吃什么药最好
最佳答案:
呼吸道感染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
一、上呼吸道感染
1. 对症治疗药物
- 解热镇痛药
- 对乙酰氨基酚:
- 注意事项: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肝损伤。成人常用剂量一般一次0.3 - 0.6克,每天不超过2克。服用该药期间不要饮酒,因为酒精会增加药物对肝脏的毒性。
- 布洛芬:
- 适用情况: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除了能降低体温外,对于缓解咽喉痛、关节痛等也有较好的效果。
- 注意事项:少数人服用布洛芬后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应慎用。一般成人用量为每次0.3 - 0.6克,每天3 - 4次。它和对乙酰氨基酚不能同时使用,以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 抗组胺药
- 马来酸氯苯那敏:
- 适用情况:有助于减轻打喷嚏、流鼻涕等过敏症状。如果呼吸道感染伴有明显的鼻痒、频繁打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等情况可以使用。
- 注意事项:服用后可能会引起嗜睡、困倦等不良反应,所以在服药期间不要驾驶车辆、操作机器或从事高空作业等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动。成人一般一次4毫克,一日3次。
- 减轻鼻黏膜充血药
- 伪麻黄碱:
- 适用情况:能减轻鼻黏膜充血,缓解鼻塞症状。当鼻塞严重影响呼吸、睡眠时可以考虑使用。
- 注意事项: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因为它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不良反应。不同剂型和规格的用法用量不同,如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成人每12小时服1粒。
2. 抗病毒药物(如果是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 利巴韦林(病毒唑):
- 注意事项:孕妇和有可能怀孕的妇女禁用,因为利巴韦林有较强的致畸作用。它还可能会引起贫血、乏力等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常规。
3. 中成药
- 银翘解毒片:
- 适用情况: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等。
- 注意事项:风寒感冒者不适用。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 双黄连口服液:
- 适用情况: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等。
- 注意事项:在服用双黄连口服液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对药物成分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二、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1. 抗感染药物(针对细菌感染)
- 阿莫西林:
- 适用情况:属于β - 内酰胺类抗生素,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如果下呼吸道感染是由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引起,可选用阿莫西林。
- 注意事项:使用前需要询问患者是否有青霉素过敏史,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腹泻、恶心、皮疹等不良反应。成人一般一次0.5克,每6 - 8小时1次。
- 阿奇霉素:
- 适用情况: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有效。
- 注意事项: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它还可能会影响肝功能,所以在用药期间要注意监测肝功能。一般来说,阿奇霉素的用法是每日口服一次,第1天服用0.5克,第2 - 5天服用0.25克。
2. 止咳祛痰药
- 氨溴索:
- 适用情况: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适用于伴有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下呼吸道感染。
- 注意事项:偶见皮疹、恶心、胃部不适、食欲缺乏、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在使用氨溴索时,应避免与中枢性镇咳药(如右美沙芬等)同时使用,以免稀化的痰液堵塞气道。成人一般一次30 - 60毫克,一日3次。
- 乙酰半胱氨酸:
- 适用情况:通过分解痰液中的黏蛋白,使痰液液化,易于咳出。尤其适用于浓稠黏痰不易咳出的情况。
- 注意事项:对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有时会引起呛咳或支气管痉挛。支气管哮喘患者慎用。一般成人一次0.2克,一日2 - 3次。
- 右美沙芬:
- 适用情况:是一种中枢性镇咳药,用于干咳,包括下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刺激性干咳。
- 注意事项:痰多患者不宜使用,因为镇咳可能会导致痰液排出不畅,加重感染。有精神病史者禁用。成人一次15 - 30毫克,一日3 - 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