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婚姻介绍(平湖有哪些风俗习惯?)

本文目录:

平湖婚姻介绍

平湖婚姻介绍

 最佳答案:

      平湖市红线团婚介所

      -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当湖街道东湖大道293号一楼。

      - 简介:成立于2018年12月26日,法定代表人为桑燕,主要提供婚姻介绍服务。

      平湖市红其婚姻介绍所

      -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独山港镇小营头村荡头23号房屋底楼西侧房间。

      - 简介:成立于2023年7月18日,经营者为张凤其,提供婚姻介绍服务。

      平湖市当湖长久婚介所

      - 地址:平湖市当湖街道县后底93号201室。

      - 简介:成立于2008年10月27日,法定代表人为吴国稀,经营范围包括婚姻介绍。

      卫芳婚介所

      - 地址:嘉兴市平湖市新元路新庙幼儿园西北侧约60米。

      - 简介:联系电话为13758314559,靠近平廊公路、亚鑫街、陶瓷街和新兴街,附近有多条公交线路,交通便利。

      平湖市鸿鸿婚介所

      -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当湖街道三港路136号。

      - 简介:在法人黄卫勤的带领下,公司目前处于存续状态,主要提供婚姻介绍服务。

      嘉偶相亲

      - 地址:平湖市当湖街道如意路838号。

      - 简介:平湖在线旗下的线下定制相亲服务,拥有专业的红娘服务团队,提供精准牵线、情感咨询等服务,帮助单身人士高效匹配、深入了解对方,解决恋爱中的问题,助力脱单。

      在选择婚姻介绍所时,建议多方了解,考虑其信誉、服务质量和成功率等因素,以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服务。

平湖有哪些风俗习惯?

      平湖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婚姻习俗:在平湖,孩子长到十来岁时,热心肠的媒人会开始说媒。他们会大力夸赞男方家庭的富贵和小官官的聪明才智,同时也会向女方家庭介绍女方的优点。双方家庭如果同意,男方会请算命先生“合八字”,看八字是否相合。如果相合,就会决定这门婚事。在“拿糖”环节,双方同意后,男方会送礼物给女方,并将其分发给邻居,宣布婚约的成立。

      2. 订婚礼仪:在“准日”环节,男方会设宴席,邀请长辈和媒人,正式提出订婚的要求。女方一般不会邀请客人,只是向邻居分送糖果,表示已有婚约。

      3. 对亲:对亲时,男方会设宴席,邀请亲朋好友,而女方则会送礼物给男方,如金耳环、金戒指等。对亲的酒宴上,亲友一般不需要送礼,但结婚时则必须送礼,因此被称为“下秧酒”。

      4. 话亲:在十六七岁时,父母会开始为儿子操办婚事。男方会托媒人去女方家商定婚期,这个过程称为“话亲”。

      5. 担盘:在担盘这一天,男女双方都会设宴席。男方会给女方的正礼比较大,约40-60元,还会有“四牲礼”和其他礼物。

      6. 娶亲:在娶亲这一天,男方会抬花轿去迎亲,女方则会准备陪嫁三件宝,包括红蛋、鲤鱼和万年青。在婚礼上,新人会拜堂,并有司仪唱礼。

      7. 喂“糖饭”和吃“小夜饭”:新娘出嫁时,会喂“糖饭”和吃“小夜饭”,这些习俗寓意着新人婚后生活的甜蜜和同甘共苦。

      以上就是平湖的一些主要风俗习惯,它们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平湖有哪些风俗习惯?

      平湖的风俗习惯

      平湖乡间婚俗,旧时大致有:“讨八字”(或称“拿八字”)、“拿糖”、“准日”(或称“着日子”)、“对亲”、“话亲”、“担盘”、“娶亲”(即“结婚”)等婚俗礼仪。

      “讨八字”

      旧时,孩子长到十来岁,就有热心的媒人前来说媒。媒人以作伐为职业,极尽瞒、骗、讨好之能事,去女方说男家怎样富贵,小官官生得如何俊俏聪明等;去男方则说女家姑娘如何漂亮,其家规如何好等。然后向女方索要生辰八字,称为“讨八字”,请先生用毛笔在红纸上写好八个字,即:某年某月某日时辰,称为“八字”也称“年庚八字”。男方将女方拿来的“八字”,放在灶头上祭灶君的香炉下,压三天,焚香默祷。

      男家看中某家姑娘,主动托媒人(俗称“央出媒人”)去讨“八字”。如果女家知道男家底细或者其它原因,不愿出“八字”,认为门户不当,则借口“伢姑娘岁数小”等理由,婉言拒绝。

      男家将媒人拿来的“八字”,请算命先生“合八字”(或说“挑八字”)。女方与男方“八字”合得拢,就决定了这桩婚事。旧的订婚,基本上都是“父母

      之命,媒灼之言”。大多男女双方在结婚前,从未见过面。由于这种旧俗,酿成了不少婚姻悲剧。

      “拿糖”

      “拿糖”就是合“八字”看亲以后,男女双方都表示同意,男方就托媒人送给女方金戒指、金耳环、糖果等礼物。然后女方将这些糖果分给邻舍等,表示女儿已许诺人家,这就叫“拿糖”。

      “准日”

      是订婚的第二项礼仪,请星相先生择选一个“黄道吉日”,仅请长辈、媒人,一般设宴一桌或二桌。正礼:旧时,一般为8-10元;“四牲礼”(俗称“篮头肉”),一块板肉约6-8斤、“带脚腿”、鸡、鱼(鲤鱼)、“花红”(指媒人钱)。女家一般不邀客人,仅向邻居分糖,以表明自己女儿已有配偶。

      “对亲”

      正礼:旧时16-24元;“四牲礼”,也有折成现金,用红包,包数包。(“花红”、“准舅佬”红包约2-4元,几个舅佬包几包);金耳环、金戒指、布料、绒线等。“对亲”一般男家都要设宴邀请亲朋好友,亲友吃“对亲”酒一般不送礼,但结婚时就要送礼,故俗称吃“对亲”为“下秧酒”。也有“着日子”、“对亲”一次性操办。“花红”女方不能受,还要加半谢媒人。女方还要送一棵用红纸包好的“万年青”,一对“铜饭盂”等,祝日后新婚夫妇万年长青,并要将男方送来的带脚腿的脚爪头,作为回礼品,俗称“有脚气”。

      “话亲”

      旧时,孩子长到十六七岁,父母要为儿子操办婚事。男方托媒人到女方家协商婚期,俗称“话亲”、“话好日”,旧习,男方一般要提前五六个月去女方家约定,故往往经数次商定才同意。女方同意后,男方要请星相先生选择黄道吉日,决定结婚之日(俗称“好日”)“话亲”用正礼实际是给女方置办嫁妆(如马桶、脚桶、被、橱等),也有人家不拿正礼到“担盘”一起拿。一般不摆酒席,仅请媒人、长辈。“话亲”要适时,过早,女方说:“忧伢嫁妆不办哩?”,过迟,女方说:“时间太紧塌伢面子(指嫁妆未办好)”,所以“话亲”对男方和媒人是个耗时间、费口舌的事,要耐心,说尽好话。

      “担盘”

      旧时,“担盘”之日,男女双方都要办酒席,这次男方给女方的正礼比较大,约40-60元,还要“四牲礼”、还有“准舅佬”、“鞋袜”红包,“准舅”钱是给姑娘出嫁时,阿哥抱上轿的“辛苦钿”;“鞋袜”钱是给新郎做鞋、袜(有时女方忘记,男方有话说:“没鞋袜叫新郎赤脚来到女家”)。

      到女方家吃“担盘”酒的亲戚、朋友要送礼,礼物大多是实物,也有红包。

      旧时,“担盘”也有把正礼,以姑娘的年令折成实物,如十八岁姑娘,就送十八石米,十八甏黄酒,十八包干果(桂圆、荔枝、枣子、糖等)。也有送十八段布(小扣土布),十八床被头等。

      “娶亲”

      “娶亲”之日,男家称“好日”,女家称“嫁姑娘”。结婚这天,双方都办“喜酒”。至于排场,菜肴多少,以各方经济条件而定,也有女方不办酒席,

      等结婚后三朝或十二朝设“回门酒”。娶亲时男方给女方正礼,旧时80-100元,加上糕点,还有谢娘礼(一块肋条肉,俗称“肚皮疼篮头”)。

      结婚娶亲,一般由男方抬花轿去迎亲,路远用船。迎亲船,俗称“亲船”,要请“吹打大夫”,一路吹打,以助热闹。家境好的人家请“奏班”(民间也叫“徽堂鸣”),有的还要搭台,故称“洋台奏班”,也有大夫、奏班一起请,新人拜堂时要有司仪唱礼。

      陪嫁三件宝:

      在平湖农村流传着一句俗语:“结婚三日跑三朝,陪嫁姑娘不忘三件宝。”姑娘出嫁时,不论家境贫富,不论事情再忙,要为出嫁姑娘办好三件宝。

      红蛋 ,女儿出嫁,女方的母亲早就把8只染红的鸡蛋,悄悄放在一只新马桶里(俗称“子孙桶”),表示代代(蛋蛋)相传、子孙兴旺的意思。

      鲤鱼, 取亲那天,男方备“六礼”有(鸡、鲤鱼、肉、烟、酒、“礼钿”)送女方家,以答谢姑娘母亲的生育之恩,称“肚皮痛篮头”但对“六礼”中的鲤鱼不能收受,并要随姑娘到男家,寓意男女双方结亲后,如鱼得水,自由游动,经常来往,期望女儿不断娘家之路。

      万年青,出嫁时,由女方喜娘或父母掘一棵茁壮的万年青,在根茎上用红纸包好,一般放在饭盂里,随嫁到男方,日后种在男家屋前或屋后,象征新婚夫妻的爱情四季常青,吉祥如意。这一习俗,流传至今。

      喂“糖饭”、吃“小夜饭”

      旧时,在农村新娘出嫁都要喂“糖饭”和吃“小夜饭”。喂“糖饭”,是姑娘出嫁之日,先把姑娘的全部嫁妆,搬到屋前场上,当众显喜,称“晾嫁妆”或“晾衣风”。新娘上花轿前要朝北坐在堂屋间,由母亲或者哥嫂为新娘子喂“糖饭”,意是姑娘婚后生活甜蜜。然后,将准备好的两碗饭,俗称“衣食饭碗”,上面放着两根长梗咸菜,两双筷子,再放入面盆内,由女方厨师送出来,并要讨喜钱。只有到面盆端出来,娶亲队伍方可起程。

      吃“小夜饭”,是在新婚之夜,闹新房的人们渐渐散去,由男方的长辈(一般是婆婆)端出女方嫁来的长梗咸菜冷饭,在新床前请新郎新娘面朝南并肩坐着,各自把碗里的冷饭吃完,这就称吃“小夜饭”,寓意夫妻同甘共苦,天长地久,新娘美容。

      这种风俗相传在元朝末年,当时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年轻落难时,找了一位马氏姑娘,因家境贫寒,新婚之夜,马氏姑娘好不容易找到一点大米,烧了两碗粥,找到几根长梗咸菜,就这样朱元璋和马氏姑娘过了新婚之夜。后来,这一习俗就传到了民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20230712@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Li2023071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