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通风的气流组织的要求?
最佳答案:
事故通风的气流组织有以下要求:
1. 通风口位置合理:通风口应位于可能产生气体泄漏的区域的上风侧,并尽可能接近泄漏源,以便有效地收集和排除泄漏气体。
2. 通风口布置合理:通风口的布置应符合气流运动原理,避免产生短路和死角。通风口之间的距离和位置应使气流能够均匀分布,以充分利用通风效果。
3. 通风量充足:通风系统设计应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气体泄漏量,确保通风量能够及时有效地清除泄漏气体。通风量的计算通常基于泄漏速率、气体浓度限值和工作区的大小。
4. 气流方向合理:通风气流的方向应尽量使泄漏气体远离作业区和人员密集区,避免气体的扩散和对人员的直接暴露。
5. 气流速度适宜:通风气流的速度应适中,既能够有效地清除泄漏气体,又能够避免对设备和人员产生过大的影响。通风速度一般为0.2-0.5米/秒。
6. 各种通风设备协调配合:通风系统包括通风机、排风扇、风道等设备,应相互协调配合,确保通风效果的最大化。
7. 定期检测和维护:通风系统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通风效果的达到要求。
需要综合考虑工作场所的布局、工艺流程、气体特性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通风设计和实施。
参考答案:
可能突然放散大量有害气体或爆炸危险气体的建筑物,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
设置事故通风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放散有爆炸危险的可燃气体、粉尘或气溶胶等物质时,应设置防爆通风系统或诱导式事故排风系统。
具有自然通风的单层建筑物,所放散的可燃气体密度小于室内空气密度时,宜设置事故送风系统。
事故通风宜由经常使用的通风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共同保证,但在事故发生时,必须保证能提供足够的通风量。
事故通风量宜但换气次数不应小于每小时12次。
事故排风的吸风口,应设在有害气体或爆炸危险性物质放散量可能最大或聚集最多的地点,对事故排风的死角处应采取导流措施。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排风口与机械送风系统的进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当水平距离不足20m时,排风口必须高出进风口,并不得小于6m。
当排气中含有可燃气体时,事故通风系统排风口与可能火花溅落点的间距应大于20m。
排风口不得朝向室外空气动力阴影区和正压区。
事故通风的通风机,应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点设置电器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