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以下是关于骨质疏松治疗方法和药物的介绍:
# 一、基础治疗
1. 调整生活方式
- 营养均衡:增加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食物摄入。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推荐每日钙摄入量为1000 - 1200毫克。牛奶及奶制品、豆制品、鱼虾贝类等都是很好的钙来源。例如,每100克牛奶约含有100 - 120毫克钙。
- 充足日照:适当的日照可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建议每天至少接受20分钟的日照,但要注意避免强烈阳光直射,防止晒伤。
- 规律运动:像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可以增强骨骼强度和肌肉力量。其中,负重运动对骨骼的刺激作用更为明显。例如,每周进行3 - 5次,每次30 - 60分钟的散步,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
2.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 钙剂:可以补充钙摄入的不足。钙剂的种类繁多,如碳酸钙、枸橼酸钙等。碳酸钙的钙含量较高,约为40%,但吸收需要胃酸的参与;枸橼酸钙的吸收不依赖胃酸,更适合胃酸缺乏的人群。服用钙剂最好在饭后,以减少胃肠道不适。
- 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对维持骨骼健康至关重要。普通维生素D(如维生素D₂、D₃)需要经过肝肾代谢转化为活性形式才能发挥作用。老年人、肾功能不全者等可能存在转化障碍,可使用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如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
# 二、药物治疗
1. 抗骨吸收药物
- 双膦酸盐类:这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它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吸收。阿仑膦酸钠是常用的双膦酸盐药物,每周服用一次。使用时应注意空腹服用,并且在服药后保持直立位至少30分钟,以避免药物反流刺激食管。
- 降钙素类:能抑制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和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从而减少骨量丢失并增加骨量。鲑降钙素是常用的降钙素药物,有鼻喷剂和注射剂两种剂型。它还具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尤其适用于伴有疼痛的骨质疏松患者。
- 雌激素类:雌激素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吸收。但长期使用雌激素可能会增加患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风险,所以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如雷洛昔芬,它可以在某些组织(如骨骼)中发挥类似雌激素的作用,而在乳腺和子宫等组织中则没有雌激素样的刺激作用,降低了雌激素相关的副作用风险。
2. 促进骨形成药物
- 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PTHa):如特立帕肽,是目前唯一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它可以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新骨形成。一般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治疗时间不宜超过24个月。
3. 其他药物
- 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除了促进钙吸收外,还可以直接作用于骨骼,调节骨代谢。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血钙、尿钙水平,避免高钙血症和高钙尿症的发生。
- 维生素K₂(四烯甲萘醌):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重作用。它可以促进骨钙素的羧化,增加骨钙素与钙的亲和力,从而促进钙在骨骼中的沉积。
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患者要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等监测,并且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