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透析后补血药推荐
最佳答案:
透析后常用的补血药:
# 铁剂
- 作用: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透析患者常因失血、铁摄入不足等原因缺铁,补充铁剂可提高血红蛋白合成,改善贫血。
- 常用药物:口服有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静脉用有蔗糖铁、右旋糖酐铁等。
- 注意事项:口服铁剂可能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宜饭后服。静脉铁剂可能有过敏反应,使用时需密切观察。
# 红细胞生成刺激剂
- 作用:可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成红细胞,提高血红蛋白水平,纠正肾性贫血。
- 常用药物: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达依泊汀等。
- 注意事项:使用过程中需监测血压,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高血压等并发症,还需注意铁储备情况,以防铁利用增加导致铁超载。
# 雄激素
- 作用:能促进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间接增加红细胞生成,改善贫血症状。
- 常用药物:十一酸睾酮、司坦唑醇等。
- 注意事项:可能有男性化副作用,如痤疮、多毛等,还可能影响肝功能。
# 维生素B12和叶酸
- 作用:是细胞DNA合成的重要辅酶,缺乏会导致巨幼细胞贫血,影响红细胞的成熟和分裂。
- 常用药物:维生素B12片、甲钴胺等;叶酸片。
- 注意事项:一般按常规剂量使用较安全,过量服用叶酸可能掩盖维生素B12缺乏症状,延误诊断。
# 罗沙司他胶囊
- 作用:全球首个小分子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类治疗肾性贫血的药物,通过抑制脯氨酰羟化酶,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表达,提高铁利用率。
- 注意事项:常见副作用有腹泻、便秘等,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禁用,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压。
透析后补血药的使用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制定,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慢性肾炎病人如何补血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并发症。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肾脏生成和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内约90%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由肾脏产生,对红细胞的正常分裂、发育和成熟起着关键性的调控作用。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时,随着肾单位的破坏,肾脏产生并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会减少,逐渐导致肾性贫血。
目前各国都以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为原则,欧美提倡血红蛋白(Hb)应达到11g/dl以上,红细胞压积(Hct)在33%以上。现对治疗方案简要概述如下。
1 国外方案
(1)rHuEPO的使用标准:Hb值降至10g/dl时开始使用,维持于10~11g/dl。
(2)rHuEPO的用法:过去日本一直提倡采用皮下注射的方法,不过近来皮下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增加,因此建议采用静脉注射方法:①开始时,每次透析使用1500~3000U;②当达到目标Hct值后,每次使用剂量可减少至上述剂量的1/3~1/2或间断使用;③提倡一次使用量增加到3000U。
(3)铁剂的补充:当出现缺铁状态后,如果患者无禁忌证,可使用软骨素硫酸铁或胶体铁40mg,每次透析后使用1次,共13次;或每周1次,连续使用3个月。一般在透析结束时,通过透析回路的回血侧缓慢地给予,尤其首次使用时应在严密监护下并稀释成半量再缓慢地给予,使用后观察1h,注意有无过敏反应发生,补铁疗程结束2周后建议复查,以明确缺铁状态的改善情况。qHX儿童肾病网
2 国内方案
(1)多次检查后Hb在11g/dl、Hct值33%以下,并除外出血、缺铁的病人开始使用rHuEPO。
(2)rHuEPO使用首选 皮下注射用药,成人80~120U·kg -1 ·W -1 ,约6000U/W,分2~3次用药。儿童<5岁,300U·kg -1 ·W -1 ;5岁以上参考成人方案。静脉用药,成人120~180U·kg -1 ·W -1 ,9000U/W,分3次用药。如开始治疗或增加剂量2~4周内,Hct上升<2%,则可增加50%的剂量。治疗开始或增加EPO剂量后,Hct上升>8%/月,或Hb/Hct已达靶目标,则减量25%。
(3)铁的补充:当血清铁蛋白<10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20%时需补铁。如口服补铁,成人剂量(元素铁)为200mg/日,儿童每日2~3mg/kg,分2~3次口服,不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部分病人口服补铁常不能有效纠正铁缺乏,故需静脉补铁,可先静脉注射25mg右旋糖酐铁(试验剂量),如无明显不良反应,则50~100mg缓慢静滴,10周内补铁500~1000mg,可每周2~3次。当血清铁蛋白>800μg/L,TSAT>50%时应停止静脉补铁3个月,待TSAT<50%,血清铁蛋白<800μg/L,应继续补铁,剂量为原来的1/3~1/2。在EPO维持治疗期间,铁剂量应为25~100mg/w,每3个月随访铁代谢指标。qHX儿童肾病网
rHuEPO治疗可能会延缓慢性肾病的进展,目前提倡只要存在慢性肾性贫血,无论是否透析,均需开始rHuEPO治疗。
血压低怎么办
血压低的饮食?
低血压症是指收缩压低于12千帕,舒张压低于6.7千帕,常见有头晕,倦怠乏力,精神不振,胃寒,四肢不温,抵抗力下降,易感冒等症。低血压症一般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暂时性3种。
血压是由心肌收缩力,血液的容量和血管的紧张度、阻力3方面因素所决定的。治疗低血压的饮食药膳应从这3方面着眼。
首先,饮食要科学地合理搭配,荤素兼吃,再结合适当的体育锻炼,使瘦弱的身体变强壮,才能提高脑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应多食莲子、桂圆、大枣、桑椹、赤豆、花生等干鲜果食,这些食物既能增强血管功能,又能提高大脑神经中枢调节血压的功能,显著纠正血压偏低。
其次,对伴有贫血者,应多食精肉、蛋黄、猪肝、鱼虾、贝类、牛奶、豆制品、菠菜、番茄、柑橘、葡萄等有补血作用的食物。还应当吃些富含胆固醇的食物,血中胆固醇增高能促进血管的紧张度,使血压上升。
第三,低血压病人还可适当饮低度酒,如啤酒、葡萄酒。酒可促使肠胃蠕动,增进食欲,低度酒还能提高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这也有益于提高血压。
血压很低怎么办
首先考虑糖尿病,注意饮食尽量吃些低糖份纤维丰富的食物;低血压建议用中药调理:如:黄芪、党参、阿胶之类的泡水喝.补血补气。